川航英雄机长万米高空架机安全返航 你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创造奇迹吗?
2018年5月14日,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执行重庆-拉萨航班任务中,在万米高空,驾驶舱右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掉落,驾驶舱失压、气温迅速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、仪器多数失灵、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出窗外……机长刘传健凭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,只能全靠经验,返航机场的位置都要用眼睛来看的情况下,紧急成功备降,挽救了全机人员。
一个月前,美国一架航班也发生了同样事故——一侧引擎爆炸,碎片损毁了靠近的舷窗,乘客半个身子被吸出窗外。在所有人做好了最坏准备时,飞机平稳下降,平安落地。力挽狂澜的是女机长莎尔特。是什么让不可思议成为可能?是什么造就了奇迹?
奇迹返航引发广泛讨论,机长刘传健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自己飞过上百次该航线,对当时出现故障的飞机状况较有把握。中国民航局也为这位机长点赞,表彰他“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”。一次化险为夷的航行让人看到,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,总能在关键时刻闪光。
刘传健,全优毕业于空军第二飞行学院后任飞行教员,每年都带学员进行“玻璃爆裂”训练。敢冲敢闯、责任心强,是朋友对他的评价。莎尔特,美国海军第一批女性战斗机驾驶员,全美第一个飞F-18战斗机的女飞行员,后成为一名飞行教官。1993年退役后加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。
他们的临危不乱、淡定和果敢,归根结底,源于专业和技艺精湛。不能说“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”,在这样的奇迹面前,值得追问的是,你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出奇迹吗?据刘传健的妻子介绍,丈夫的每次飞行回家后还会不断总结反思,即使做了教员还是经常看书翻手册做笔记,每天都坚持训练、认真学习操作……透过种种细节不难发现,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,正是因为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了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、培养出精益求精的专业能力。
每到夏季雷电交加、天气条件不好时,北京首都机场总会有大面积延误,不少航班改降他处,只有俄罗斯航空公司的航班屡屡成为安全落地的“独一份儿”。有人调侃,他们不想出住宿费或者油不够。事实上他们并不是不在乎乘客生命,而是有技术水平,有自信,甚至他们的底限可能是很多人的上限。
把工作做出奇迹,展现独特的战斗力,一是靠努力,二是靠用心,三是靠责任。做任何一份工作,某种程度上都要有自己的“应急预案”。或许千百次的准备一直都用不上,可一旦用上了,一定会“物超所值”。还要有点工匠精神,敬业专注、精益求精,哪怕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岗位——平凡中也可以孕育出伟大。
能够力挽狂澜都是有原因的,所有的奇迹似乎都是源于勤奋和专注,因此以同样的专注与专业对待工作,每个人都可以展现静水流深的力量,成就属于自己的奇迹时刻!
作者:刘凯生